找到相关内容1158篇,用时3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法及其次第开展与整体运用(1)

    经典殊胜法门,  (五) 抉择圣道──解脱、涅槃。  二、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特色  (一) 三十七菩提分法的重要性,  (二) 三十七菩提分法为佛教中行道之教,  (三) 疾得...资助,并非单一成分可以究竟正觉、漏尽解脱。  4.《摄大乘论讲记》释“得此清净”:‘能得能证这清净法性的,像三十七“菩提分法”、十“波罗蜜多等”。’(妙上六) p.270  三十七菩提分法善巧完满...

    杨郁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64046273.html
  • 智丰法师荣膺重庆罗汉寺方丈法会议程

    杖云: 广开不二门 畅游平等性 常修解脱 道场亘古兴 说毕,呼:“进!” 维那转身套敲四下引磬,导引大众前至古佛岩。 二 古佛岩 和尚至古佛岩,维那套敲四下引磬,和尚拈香,...

    重庆华岩寺

    |智丰法师罗汉寺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6/1737514389.html
  • 圣严法师答:佛教的修持方法是什么

    不妨参阅另一篇拙作‘怎样修持解脱’。(按:此文今收于‘学佛知津’一书中──本社出版)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...高下的八大等级,称为四禅八定,四禅八定都是三界之内色界及无色界的天境,天的寿命虽长,却未解脱生死,所以佛教只是把禅定当作修持的一种方法,而非修持的目的;所以中国的禅宗,虽然以禅为宗,却是重开悟而不重禅定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佛教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0185911580.html
  • 不能把解脱希望全放在上师身上

    依靠自己的努力,加上上师为你开示解脱,这两个因缘一旦聚合,你才有解脱的希望。”大家有时候也应该想想,如果自己特别恶劣,环境再怎么好也是没有用的。就像释迦牟尼佛那样的善知识,世界上没有任何众生能与他...   我们不能把未来的解脱成就完全寄托在某个上师或某个圣者身上,这样会耽误自己的修行,结果也不一定获得解脱。当然,这并不是说诸佛菩萨没有加持力,而是众生的因缘若不具足的话,即使他的大悲心再怎么...

    索达吉堪布宣讲

    |往生|解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8/01264013193.html
  • 大乘要以出离心为基础

    舍离三有并非凡夫庸俗的贪著轮回。这种次第也是《菩萨观行四百论》的意趣。   月称论师于彼释中亦详明之,如云:“由其宣说生死过患,令意怖畏求解脱者,为令决定趣大乘故,世尊告曰:诸苾刍,有情类中,不易...,所以叫共中士,大乘同样需要生起出离心、修习解脱。生起出离心之后,有两条路:一是只解决自身问题趣入小乘;二是转而关照众生的痛苦,由衷发起大悲心、菩提心,趣入大乘。这部《广论》最终的目的,是要将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

    |大乘|出离心|报恩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1/15164618899.html
  • 七童女修出离心的体验

    的影像一样。” 此处“动摇”就是刹那刹那坏灭无常。 “见此诸众生,苦火遍烧然,大王我等乐,出离往尸林。” “见到三有众生到处都在被苦火焚烧,父王啊!我们一心向往出离红尘,前往寂静处修习解脱。”...苦相,自然从内心深处厌舍三有,生起如北方孩童那样的心,欣乐获得出离轮回的解脱。 七童女正是见到生死的过患,再也无法安于世间生活,所以一定要向父王请求出家。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出离心|轮回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12/15355119412.html
  • 常华法师:中国佛教的未来 需要做全面性的准备

    的传承。印度教不仅融入生活,更成为一种文化,在西方,印度教强调身心灵健康的瑜珈与灵修方法非常受到欢迎。以上这些例子,都有我们可以学习的地方。 中国佛教的立足点 中国佛教重视自我解脱解脱),也重视利益众生(菩萨),它结合了儒家尊崇伦理道德的观念,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;也融合了道家崇尚自然法则的概念,强调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关系;加上佛教独有的“缘起性空”及“无我”的根本教义,肯定了...

    佚名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3/10291337323.html
  • 《大圆满前行引导文》

    藏文本义,以通俗易懂之词句将其译为汉文,并为了便于理解而增添了原文无有的科判、注释,为了有助于观修中间插入了法像、图案,因《宁提前行仪轨》稍广,故于前附加简明扼要概括其仪轨全部内容之《开显解脱》,此...学习者应将所有道理铭记于心,每一公案皆当背诵,不应走马观花、囫囵吞枣。  雪域历代高僧大德均十分重视此法,认为是精通佛法、趋入菩提必不可少的,被誉为藏传佛教菩提次第法门。无等大恩至尊上师法王如意宝晋美...

    郭元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3583038896.html
  • 袈裟和禅杖的由来

    二天龙、神、鬼、人及非人,若能恭敬袈裟,则可于三乘解脱上,得不退转;三若有鬼神、诸人,为饥渴、贫穷等所迫,得袈裟小块乃至四分,即可饱含充足;四若众生共相冲突,起怨贼之想,如念及袈裟之神力,便生慈悲之...欢喜,离邪心;四是人天宝幢相,可生梵天之福;五穿着之时,生宝塔想,灭除诸罪;六染为坏色,断离五欲想,不生贪爱;七袈裟是佛净衣,永断烦恼而作良田;八消罪而生十善;九如良田,能增长菩提之;十如甲胄,烦恼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82239163.html
  • 读印顺导师之《方便之

    基于这一根本理念,而予“佛法”、“大乘佛法”在演进过程中一合理的解说,并通过充分、缜密、详实的史料、典藉予以论证。对方便道的施设及其发展,都作了清晰的说明与交待。并认为:“佛法”是解脱,“大乘佛法”是菩提解脱是甚深的,菩提是难行的。为了宏法利生,无论是摄引初学,种植出世善根,或是适应当时当地的一般根机,不能不善巧的施设方便。佛法展开的修行方便是重“信”的,浅近容易一些,也就能普及一些。‘...

    菩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43139613.html